汕头进入百年开埠区开展大师讲座活动

2020-06-12 10:53 来源:中国商务网

广东汕头: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百年老港区

精心设计和刺绣的“华南名花”,方寸瓷面的唐宋诗词,在樟木上雕刻镂空鱼虾篮.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开埠区的潮汕文艺人才街于6月推出了“潮汕文艺大师非遗讲堂”。一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个接一个走上舞台,向游客展示木雕、陶瓷微体书法、绘画等四大传统技艺。

汕头在19世纪60年代开放港口进行贸易。拥有大型拱廊群的开埠区,曾经是粤东商业贸易的繁荣之地。汕头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间文化艺术多样。仅汕头就有1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10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潮汕艺术人才街,去年在开埠区建成,总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成立了七个大师工作室和汕头中国画院艺术交流厅,并成立了潮汕艺术人才交流中心。记者最近走访了开放港口地区,看到更多的游客,该地区曾因疫情而荒芜。许多人徘徊在这些非遗传载体的工作室里,用他们的手机在窗户前拍下各种手工艺品的照片。

从6月到9月,汕头的一批非基因载体将在这条街上登台,讲述他们对非遗产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并现场展示他们擅长的非遗产技术的生产过程。

“从远处看,是工艺瓷器。仔细观察上面的图片,通过放大镜观察,这幅图片是由密集的古代诗歌组成的,它集诗歌、书籍、绘画和瓷器于一体。”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陶瓷微书》的传承人王告诉记者,这种技能是用一种特殊的毛笔,根据肉眼的视觉,在瓷器的釉面上书写,然后烧制而成,“每平方厘米的瓷器表面可以书写50多个汉字”

微体书法就像在光滑的瓷面上“跳舞”,国家级非遗产项目木雕需要极高的努力。木雕传承人何翰林大部分时间都在作坊里构思和雕刻,并配有200多种工具,如雕刻刀、锯和钻,他的一些作品花了两三年时间“雕刻”。在他的“多重挖空”技巧下,一块樟木将逐渐成为一个鲜明生动的“虾蟹篮”。

“目前,汕头专门从事木雕的民间艺人并不多。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并支持这个行业。”何翰林说,自从在开埠地区建立工作室以来,他经常向游客和当地居民展示木雕技艺,还经常给中小学生讲课,努力传承这一传统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陈树泽也有同感。抽纱需要根据设计图案将布料中的“经纬”抽出,然后用针线缝合,将抽出的部分锁紧,绣上图案。它因其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外形而被称为“华南名花”。

从事这一行业40多年的陈树泽说,抽纱工艺复杂,包括整稿、针稿、刷稿、制作、洗熨等。他正在将绘画技巧应用到诸如灯罩和手袋等创意产品中,并在学校班级中寻找继承人。

汕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永和表示:“这些非世袭工作室的建立将促进整个开埠地区的保护和活化,展示潮汕文化艺术的丰富成就和深厚底蕴,为潮汕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搭建平台,从而培养更多的文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