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以最美的城市环境迎接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2020-07-10 09:43 来源:中国商务网

深圳:以最美的城市环境迎接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7月9日上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深圳市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市加强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的情况,并通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实施情况。

深圳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市政府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宝安区航城街道社区党委书记吴桂凯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加强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公园里的深圳”全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标杆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城管局副局长阳萌表示,深圳应以建设全国最清洁城市和世界著名花都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以“绣花功夫”加强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容管理和城中村治理工作,探索超大城市管理新途径,营造更加宜居、工业和旅游的城市环境。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深圳为打造中国最清洁城市的标杆做了大量工作。作为中国首个环境卫生指标评价的先锋,深圳已经建立了近3万个调查点,每月的环境卫生指标评价由媒体发布。在如此严格的自律下,深圳的卫生指数从2017年1月的72.3上升到今年5月的83.60。

此外,深圳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建设和改造了环卫设施,烟气排放指标优于欧盟标准。此外,深圳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在城市公厕平衡指数中获得第一名。智能环卫监管系统已在本市全面建成,全市所有环卫工人、车辆和设施已纳入智能环卫系统。通过IOT传感设备,最终实现了全程、全覆盖、分级的环境卫生监管。在“争做标杆”目标的推动下,深圳城市环境卫生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此外,深圳精心打造了世界知名的花城品牌,“公园中的深圳”已成为一种新的城市风格。在过去的五年里,深圳新建了201个不同类型的公园,其中很多人都熟悉米香公园、人才公园和深圳湾休闲带。截至去年,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90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7%。市民可到达500米以内的社区公园、2公里以内的城市综合公园和5公里以内的自然公园。

现在深圳已经成为“千园之城”。深圳的各种“公园文化”也显示了城市的活力。——场草地音乐会、公园文化季和大型花卉展览每年吸引数千万人参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阳萌副局长表示,深圳将进一步努力把伦敦打造成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城市,从提高公园质量和数量入手,启动“五年规划”建设世界著名花城,实施山水相连计划,最终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平台的“世界一流公园城市”。

深圳的城市管理水平也体现在规范文明、服务人民的城市管理和执法队伍上。深圳城市管理团队开创了律师派驻模式——。该市74个街道执法队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并与执法队一起执法。这一创新模式也得到了司法部和住房和城乡发展部的认可,并在全国推广和应用。此外,无论是建立城市市容检查服务模式,实现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

深圳农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即将结束。自2018年新一轮城中村综合治理启动以来,1500多个城中村实现了美丽的蝴蝶变化。与大规模拆迁和大规模建设相比,深圳已经被精细治理所取代。经过消防安全整改、燃气使用标准化、准入登记、卫生治理、绿化建设和基层治理结构建设,深圳各大城中村打破了日常安全隐患,保障了生产生活安全卫生秩序,一举开创了新格局。

城中村综合治理 后瑞旧貌换新颜

宝安区航城街道侯睿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在社区的应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侯睿社区党委书记吴桂凯表示,侯睿村一直存在建筑陈旧、配套设施缺乏、环境恶劣等问题。根据深圳市全面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的统一规划,社区开始进行基础治理,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鉴于这些困难,侯睿社区选择先划出区域做好治理模式,然后用该模式进行沟通和解释,描述前景,努力动员,最后顺利启动。面对主干道狭窄、地下工程实施难度大等问题,社区工作者坚持从早到晚在施工现场进行调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方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不出所料,侯睿社区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可以保证社区的消防安全,还可以满足居民的基础设施需求,社区卫生是全新的。此外,社区还修建了一个刻有当地历史的文化区,并为妇女和儿童修建了一个友好公园,邻里之间的凝聚力更强。侯睿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从内心实行精细化城市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从里到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的侯睿,已成为“海湾地区的门户、空港大都市、山海新城”。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及乡村治理对基层治理的帮助和影响时,吴桂凯说:“治理前后的巨大变化最能让当地居民感受到。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流下的汗水和做的事情都在我们的眼睛和心中。现在每个人都看到了我们,有更多的微笑。走在村里,常常有邻居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来,喝杯茶,聊聊我的家庭。”

他表示,城中村的综合治理为社区基层治理打开了一个口子,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福利。每个人都觉得政府和社会都在为人民做好事,信任度和支持率自然会上升,很多其他工作也会顺利进行。

打造无废城市 垃圾分类深圳先行

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阳萌、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殷杰详细解释了相关规定,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据了解,本《条例》按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全过程的立法思路,共八章七十五条,对垃圾分类全过程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做了周密安排。

与2015年深圳发行的《条例》相比,《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有什么特点?据悉,新颁布的《条例》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分类操作做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即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符合2019年12月实施的国家垃圾分类标准。

此外,家具、电气和电子产品已被添加到"可回收物"中;家用化学品已经被添加到“有害废物”中,这些规定决定了家庭的类型

《条例》还规定实施“从地板上拆桶”,要求在住宅区的住宅地板公共区域不得设置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并要求建立生活垃圾定期定点投放和分类投放监管制度。其中,家庭餐厨垃圾的每日运送时间原则上不应少于两次,市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家庭餐厨垃圾,并在规定的运送时间结束后立即密闭存放,12小时内清理干净。

《条例》除了对垃圾排放者做出更详细的规定外,还反映了对分类工作的支持。这些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设配套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将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纳入物业服务合同和绿色物业管理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社会监督员制度,参与活动扣除罚款制度和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分类要求。也就是说,这些规定从各个角度和层面保证了废物分类的实施。

《条例》还规定,每年的11月8日将被定为深圳减少垃圾日,一次性物品将受到限制。其中,《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不得购买和提供一次性杯子作为内部办公场所;商品零售场所经营者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酒店经营者不得主动在客房内提供一次性日用品。

阳萌表示,下一步深圳将继续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以《条例》为契机,动员全民和人人参与。未来几个月,深圳将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实施垃圾分类桶点精细化管理,充分发动群众,加强执法,形成威慑效应,将深圳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到快车道。

在前端分类的垃圾如何避免在后端“混合和运输”?阳萌表示,目前,深圳已初步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四点”制度,从制度、监管和执法监督等方面入手,坚决避免垃圾处理后期的“混装混运”问题。其中,不同类型的垃圾将由不同的企业收集和运输,区政府将通过第三方监管等方式对收集和运输企业的工作进行监管。在执法监督方面,政府部门将大幅调整处罚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形成威慑。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条例》第69条第4款,混合收集和运输分类生活垃圾将被罚款5万元。情节严重的,处以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将被处罚企业列入黑名单。

在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殷杰就深圳创建“无垃圾城市”时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回答了记者提问。深圳建设“无垃圾城市”的计划是,与日本东京等基准城市相比,建设一个世界级的“无垃圾城市”,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

深圳已经设定了四个阶段的目标,建设一个“无垃圾城市”。截至目前,目标中58个指标体系的28个指标已按要求提前完成。殷杰介绍:“在深圳建设‘无垃圾城市’的过程中,要求对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管理。收运系统覆盖率应达到100%。到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将达到35%,到2025年将提高到38%以上。到2035年,它将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他呼吁每个公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践

在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政府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介绍了深圳市用“城市大脑”赋予城市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的工作。作为广东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抓住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的基础设施领域,大力建设被许多人称为“城市大脑”的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管理服务能力,帮助城市治理从“经验治理”向“科学治理”转变。

王表示,经过一年的建设,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已初步具备支持深圳城市运营的各项基础能力。指挥中心通过访问全市系统数据资源和全尺寸三维可视化地图,可以实时感知人口热分布、各种城市组成部分和服务设施,建立数据感知和融合能力。指挥中心通过通信、数据、应用和物理链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指挥平台,保证了指挥调度能力。另外,在数字政府和指挥中心的支持下,整合了经济运行、生态环境、政府服务和交通运行等14个领域的数据。通过建立城市监控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模型,指挥中心具有多领域作业监控和决策分析能力。以抗击COVID-19疫情为例,“城市大脑”会同公安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准确判断重点地区来深圳人员名单,并生成每天核查任务清单。“神医有”的卫生法规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大大有助于疫情的预防和控制。

深圳市民在生活中可以体验到“城市大脑”带来的各种便利。当去政府部门时,公民可以有领导全国的“第二批”和“第二次报告”的经验。在信息共享、自动验证和智能比较的全过程中,自动审批无需人工干预,职员可以告别以往“工作难”的困境,少填表格,少跑,省时省力。此外,深圳的“城市大脑”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救灾、企业监管、交通评估、环境监测和污染管理等方面也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在谈到深圳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时,王说,深圳正在编制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的“十四五”计划。规划将围绕城市发展的“政府、企业、市民”三大主体,以“善治、产业、惠民”为重点,实现方便企业的政府服务、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创新发展的数字经济、安全可靠的数据应用系统,将深圳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城市

今后,深圳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其中,建设和应用5G数字城市,打造“云端深圳”;建立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的智能支撑系统;推广一对一的“市民代码”,让每个深圳市民都能在全市范围内使用“一刀切”的交通方式,帮助数字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将是深圳“智慧”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