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7月14日:集体经济搭建平台唱响——振兴河南贫困乡
记者李鹏
它坐落在平原上,但它甚至没有通往省道的通道。拥有5万人口的1万多人已经放弃家园,离开家园去谋生。这是河南省叶县龙泉乡脱贫前的真实写照。作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该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投入14亿元发展集体经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4万多亩,走上了扶贫振兴之路。
集体开辟新路
"这个镇上只有一家工厂濒临破产。"七年前,当我观察全县的乡镇时,因为它响亮的名字,它被排在了名单的最后。龙泉镇上流传着“龙困浅滩”的戏谑,令全镇人屏息以待。
脱贫致富离不开家庭资源,而农村家庭资源主要在集体。摆脱贫困后,经过艰苦努力的龙泉镇在全镇组织了一次大讨论。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决定从“家庭背景”入手,以集体经济为突破口,脱贫致富。
以2017年被评为全国第二批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县的叶县为契机,成立了一个乡镇集体经济组织和3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涉农资金纳入集体经济组织。
在龙泉乡外资办的集体资产盘点表中,2017年之前,表上最多的数字是“0”。全乡35个行政村中,80%以上是集体经济空白村。经过三年的培育,到目前为止,已有22个村实现了集体经济分红,年收入超过550万元。
集体经济为激活农村内生动力搭建了平台。曹昌杰村争取涉农资金120万元,带动村级自筹100万元,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吸引绿色食用菌产业公司入驻,建立工厂化食用菌工厂。村支部书记李云山说:“除了村民的租金和就业,只投资一股,村集体的年保障收入是25万元。”
“跟随集体办小康”,让龙泉乡焕然一新。
产业投资结构调整
"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摆脱贫困并重新焕发活力."龙泉镇党委书记王志远表示,集体经济清理了家庭背景,清理了农村土地等历史纠纷,工业投资才有了平台和活力。
2019年,霍建祥,一个外国人,去了几个县,最终在龙泉乡新建扩大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一年多来,霍建祥创办的公司带动周边四个村集体入股,建成80个现代化标准大棚,年产各种细菌800万枝,蔬菜200万苗。二期有机肥厂和食用菌深加工厂投产后,预计将带动1500多户。
作为20多年高效农业的负责人,霍建祥深知农业投资的“七寸”。“农业投资需要土地,土地流转涉及到很多农民,而家庭与企业的关系是最难处理的。”这就是霍建最终选择龙泉乡的原因。“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相连,麻烦很多,集体和农民共同入股,三方形成合力,实现互利共赢。”
三年来,龙泉镇先后规划了食用菌生产、特色种植和生产加工三个工业园区,并与其他工业园区相衔接
2018年,两级村干部找到了李,希望她回国投资。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李,在家乡投资数百万元建了一个玩具加工厂。今年年初,由于COVID-19的流行,在家乡被封锁的李作出了“扩大玩具厂规模”的决定。她说:“如果第一笔投资是情感因素,那么额外的投资就是看中当地的发展潜力。”
从“我想投资我的家乡”到“我想投资我的家乡”,人才的回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十多家龙泉木门企业的负责人将企业迁回龙泉,打造“门产业园”;生产出口家具的河南骏臣工贸有限公司于2019年从厦门搬回龙泉镇,随后有18家下游供应商愿意一起搬回来.
为了留住霍建祥这样的外国人才,龙泉镇充分利用了他们。受人才政策的启发,霍建主动举家迁往龙泉镇。
龙泉乡的振兴是近年来叶县大力推进集体经济和农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叶县县委书记古松说,要实现农村工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实现扶贫接力,必须坚持制度自信,充分发挥集体优势。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