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电一篇题为《经济参考报》的报道于2010年7月17日发表。文章称,16日发布的宏观经济“成绩单”显示,中国经济运行先降后升,上半年稳步回升。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由第一季度的6.8%下降为正,略高于市场预期,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逐步回升。在上半年严峻的风险挑战下,“逆势而行”的经济数据凸显了中国经济强劲的弹性和潜力。
专家表示,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经济持续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多新的增长极将提供更大的支持,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下半年经济复苏有基础、有潜力、有条件。然而,由于世界经济和贸易难以重启,国内需求的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稳定企业和确保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下半年,保驾护航的稳步增长将考虑宏观政策的力度和可持续性,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做出适当调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第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升,经济复苏步伐加快。
在供应方面,工业率先耗尽了加速度。上半年,全国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缩小7.1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增长4.4%,第一季度下降8.4%。
在需求方面,推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也表现良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同比下降幅度缩小7.6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民)同比下降3.1%,同比下降幅度较一季度缩小13.0个百分点;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3.2%,比一季度下降3.3个百分点。
“在经历了第一季度最困难的局面后,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V型复苏。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稳定投资、促进消费补充和释放潜力的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刘向东告诉记者《护航稳增长 宏观政策保持力度并适度调整》。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要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实现经济由衰退向上升的转变,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整体稳定,并不容易,这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弹性和潜力。”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国家统计局局长刘爱华16日在国务院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说。
新兴领域的动能也在增加。上半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14.7%,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上半年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平稳复苏、平稳转型”特征。首先,宏观政策效果明显。二季度以来,“六保”和“六保”政策措施叠加,既强调了全面反周期调控的“底线”,也增强了经济平稳复苏的“底气”。其次,有明显的经济转型迹象。高科技产业投资和网上零售消费的增长速度引人注目,各种经济形态的数字化转型为新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随着更多积极因素的积累,这种上升趋势
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刘爱华表示,上半年,财税支持和全面加强就业优先政策取得成效。这为下半年更好地应对疫情的影响积累了经验。同时,它进一步补充短板的优势和劣势,加强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我们对下半年的持续经济复苏充满信心。同时,经济复苏也是有基础、有潜力和有条件的。”刘爱华说。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指出,海外疫情仍在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和贸易重启困难,内需复苏受到一定限制,稳定企业和确保就业的压力仍然很大。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加强。
刘爱华指出,当前的宏观政策不仅要考虑保持政策力度,还要考虑可持续性,并应根据未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目前的政策是保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下半年,将根据形势发展,根据实现“六个稳定”和落实“六个保证”任务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下一阶段的关键仍然是加快扩大内需,保持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指出,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定和扩大内需,加快消费复苏,进一步发挥投资支撑作用。财政政策进一步实行减税、减费,降低企业费用,保障职工收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结构性支持,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宏观政策应齐心协力保持市场主体和就业,提振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稳步复苏。
孙认为,下半年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六稳、六保政策将继续推进。将在民生、就业、投资、外贸等领域实施更多优惠政策,以更好地稳定基本经济形势。同时,我们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产业、消费和服务升级,为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注入更多新的活力。“稳定是新根,新叶是稳定的叶。总体而言,下半年的经济预期仍然乐观。”孙对说道。
专家认为,随着更大政策措施的实施,下半年经济将继续回升,全年经济增长趋势明显。
“目前,在宏观政策方面,已经围绕帮助企业脱困出台了90项政策。在需求方面,我们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战略。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经济周期将逐步平稳,生产需求周期将逐步平稳,整个经济最终将回到正常轨道。”刘爱华说。
刘向东认为,国内大循环和新动能驱动的国内外双循环正在形成,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回到去年的正常状态。全年经济增长有可能超过3%。(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