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柿子到卖“生态”——“柿子乡”红岩新变

2020-07-23 10:14 来源:新华社

南宁,7月22日:从卖柿子到卖“生态”——“柿子乡”红岩新变

记者林

盛夏时节,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尖叫,莲花镇红岩村村民杨艳红穿上瑶族的传统服饰,将自己出售的土特产依次摆放,等待客人的到来。

红岩村所在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素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美誉,在恭城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红岩村的村民开始探索大规模种植月柿,并开发出酥柿、柿饼等系列产品,成为当地人民的“致富树”。

“卖柿子,每个人都过得很好,但是生活环境又脏又乱。”前村干部朱明成回忆说,在以前的红岩村,房子很旧,到处都是垃圾,住在楼上,在楼下养动物,到处都是污水。“来买柿子的外国商人不愿意在村子里呆太久。”

2003年,在当地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红岩村全村搬迁,新红岩村按照规划在现址建设。一排排别墅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们已经搬进了他们梦想中的家园。同年秋,恭城县举办了首届月柿节,给红岩村带来了新的商机。许多游客来到这个村庄体验采摘柿子和品尝当地特色。红岩村变得生机勃勃,一些村民带头开展乡村旅游,寻找商机。

该村党支部书记朱培明表示,发展旅游业离不开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因此该村计划聘请专职捡垃圾员,每户收取垃圾清理费,但起初有些村民不理解,不愿支付费用。为此,朱培明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如果有专门处理垃圾的人,你可以用心经营农家乐。如果你想发展旅游业,你必须把整个村子都捆成一条绳子。”朱培明说,现在,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桶。每年,许多村民主动支付垃圾清理费。

如今,红岩村已经建起了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风雨桥,竹树环绕,河边景色宜人。还有一些古代遗迹,如柿子树、拴马的石头和匾额。村民自发成立红岩村旅游管理委员会,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出建议,解决村民在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建立农家乐经营规范。“村里还组织了接待礼仪和农业技术培训。大家的参与热情很高,村民的精神面貌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朱培明说道。

每年9月至12月,柿子成熟的季节是红岩村的旅游旺季。2004年,杨艳红嫁给红岩村,在她家门口做生意。由于她开朗的个性和热情好客,她的生意越来越兴隆。“我家的寄宿家庭也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布局安排到房间里的独立浴室。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如彩电、空调和无线网络。”杨艳红说,去年旅游旺季,她家的净收入超过了20万元。

现在红岩村已经从卖柿子变成了依靠良好的生态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目前,该村已经建立了50多个农舍和餐馆。去年,全村接待了30万游客。"大多数村民从事旅游业,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朱培明说道。

7月,红岩村前的柿子树已经结出绿色的果实,果实累累,在阳光下生长。再过两个月,他们就可以穿红色衣服来欢迎客人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