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惠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6.56亿元,同比增长5.1%,比一季度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总产值113.8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一季度高5.3个百分点。
面对COVID-19的肺炎危机,惠州农业逆潮流而动,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定期成绩单。事实上,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惠州被定义为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在政策和资本分红的倾斜下,惠州农业正走向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惠州从绿色生态角度出发,重点推进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以产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形成了第一、二、三产业各环节的有机联系。
农业循环经济彰显其才华
惠州作为传统的农业城市,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何将优势转化为重新开始的动力?目前,惠州正在通过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深刻变革。
惠州是香港在内地最大的蔬菜基地,每年种植蔬菜超过120万亩。然而,许多菜农在菜地收获后,蔬菜的叶和头留在地里,腐烂后容易产生病菌,也影响轮作和质量。许多菜农没有意识到腐烂的菜叶也可以成为“资源”。
日前,记者来到惠东县多渚镇的一个农业养殖基地。在一个覆盖着遮阳网的温室里,颜色鲜艳的小鸡在腐烂的蔬菜叶子周围啄食。这是一个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由白菜、小白菜、上海青等多叶蔬菜组成。因为没有使用除草剂和高毒性杀虫剂,所以这些菜既安全又美味,而且是由周围的学校、社区和工厂订购的。
然而,这一直是基地技术人员头疼的问题,因为种植时留下了大量腐烂的菜叶,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不久前,惠州市农业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推出的蔬菜-家禽轮换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腐烂的菜叶“变废为宝”,成为养鸡的最佳饲料。
“蔬菜收割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然后是三黄鸡和麻鸡进入市场,以尾菜叶和尾菜头为食,跑步时松土,温室里产生的鸡粪可以发酵堆积。再次用于蔬菜生产。”惠州市农业和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业部部长朱生智说,这样可以防虫和改良土壤。一年后,蔬菜和家禽的轮换可以进行3-4次,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菜禽轮作是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之一,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和再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有效途径。如今,随着农业的普及,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在惠州大放异彩。
以刚刚过去的夏收为例,惠州海纳农业公司采用稻鱼共作立体种植养殖技术,使每亩稻田产量超过上限,实现了每亩农田稻鱼两收。产值翻了一番,从3000-4000元/亩增加到10000元/亩,水稻种植也取得了很高的效益。
近年来,惠州实施了以绿色农业为导向,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农村振兴战略
建设现代农业工业园区是促进农村振兴和产业整合的有效切入点。目前,惠州拥有14个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和1个产业集群,包括1个国家级工业园区、8个省级工业园区和5个市级现代农业工业园区;同时,惠州还建设了三个具有自身特色的省级农业主题公园,其中一个已通过省级4A评审,两个通过省级3A评审,并被授予省级农业公园牌匾。
今年4月,惠城四庙水稻工业园被纳入国家工业园管理和创建体系。惠州海纳农业发展作为工业园区建设的主体之一,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如今,被评为“民族品牌”意味着企业将从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更高的水平出发,通过科技的引导,突出产业特色和辐射带动效应,成为农村产业振兴的典范。
日前,记者来到海南农业生产基地,看到技术人员按照种植计划,用无人机播撒新的水稻种子;在农田外的工业大楼里,一袋袋的大米和米糠产品在全自动加工线上排成一列,这些新产品将供应给珠江三角洲的高端超市。
“在日本,水稻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的全面覆盖,每亩水稻只需要2天的工时。今天,我们非常接近这一指标。”黄晴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员,也是该研究所与海南省农业研究所联合成立的农业研究所的副所长。在为一线生产服务的四年中,他和企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全过程。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推动科研力量向企业转移是必然趋势。”黄晴表示,在各级部门的推动下,海南新建的农业工业大楼已经破土动工,其中三楼高标准配置的实验室已经完成专家验收。“今后,这个地方不仅可以满足公司的日常水稻生产检验,还可以承担农产品、土壤、肥料等其他检验任务,成为全省水稻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源头。”
海南农业是徽州农业现代化的缩影。今年以来,惠州市农业和农村局加快推进2019年五个农业园区和全国人大推荐的五个农村综合项目建设,推进博罗南药工业园和茶叶工业园、惠东蔬菜工业园、惠城花卉水产工业园建设,推进惠东马铃薯工业园、龙门胡须鸡工业园和广东的规划部署。 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为全市优质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资本祝福农产品冷链物流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外,还必须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的活力,更好地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
今年以来,惠州迎来了许多大型项目落户,成为“明星企业”的投资热点。记者发现,这些大项目中惠农投资金额也很大。
5月25日,博罗县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广东省供销合作总社签订合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落户太美镇。这个总投资近50亿元的大型项目将整合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粮油储备加工等优势业务。打造新型现代绿色农产品
根据计划,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300亿元。建设以冷链供应链和跨境电子商务为重点的产业基地,涵盖冷链仓储、加工、物流、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期货交易和电子商务平台七个方面,瞄准大湾区、东南亚等地区近4亿人口的高端农产品市场。
事实上,农副产品的冷链、仓储和物流一直阻碍着惠州农业的快速发展。此前,在惠州CPPCC会议上,部分CPPCC成员呼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产业,解决荔枝、冷却肉、禽肉等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根据惠州市农业和农村局的调查数据,惠州目前有12家大型冷库企业,总库容约3.31万吨,分布在惠城、惠东和大亚湾。但是,从仓储能力来看,冷库企业功能单一,主要是租赁或经营企业自用,缺乏农产品批发、加工配送、冷藏保鲜、检验检测、电子商务等功能齐全的冷链物流中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根据目前冷链和制冷设施的现状,预计全市冷库容量需求将超过10万吨,缺口巨大。”惠州市农业和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大冷链设施建设,顺应农业产业发展新趋势。纵观全球高端农产品区域市场,尤其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通过冷链系统的流通占95%以上,冷冻和冷藏生鲜食品的年消费量正以15%-20%的速度增长。
目前,惠州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具有区位、地理和经济优势。可以预见,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和更多社会资本的注入和建设,构建覆盖预冷、冷链运输、冷链仓储和冷链配送全过程的可追溯冷链物流体系,必将引领惠州大发展。
观察眼
推动“小专业”向“大产业”升级
算上惠州的农业产业,荔枝、蔬菜、猪肉、大米、甜玉米等特色农业在珠三角城市中脱颖而出,一直是港澳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然而,多年来,惠州农业产业化发展似乎缓慢,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温不火。
目前,惠州正抓住“双带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成为中国一流城市。要建设中国一流的城市,农业也需要高质量的发展。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城市,惠州有实力和信心将“小特产”提升为“大产业”。
笔者认为,要把“小专业”变成“大产业”,除了加大财政投入、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本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引导农业企业向市场化经营理念转变。特别是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机制,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使各种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成长和发展,用大农业、大经济、大制度的理念指导农业产业现代化实践。
此外,现代农业是“小专业”成为“大产业”的唯一途径。走现代农业之路,就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寻求发展,相关部门需要为农业的工业化生产和经营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教育引导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中应用新思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拓宽农业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