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广州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发布《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2019年大湾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4%,投资、消费、外贸、房地产和金融形势也基本稳定。展望2020年,预计COVID-19疫情对大湾区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负面影响将为0.5-1个百分点,整体外贸进出口将主要回升。
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1.62万亿元
根据蓝皮书,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2019年,全国生产总值达到11.62万亿元,高于广东省的规模。
“与2018年相比,大湾区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广东和九龙在大湾区的经济角色越来越明显,但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大不相同。”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建辉代表蓝皮书主要报告联合研究组介绍,2019年,广东和九个城市占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的75%,其中广深两市占43%。从大湾区各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看,已达到16.15万元,但只有港、澳、深、珠高于平均线。
蓝皮书还指出,投资是大湾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19年,广东和九龙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连续五年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率。在消费方面,广东和九龙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万亿元,占全国的7.3%,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垫脚石”。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广东和九龙的进出口贸易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占广东外贸份额的95%以上。香港和澳门在促进对外发展和加强内部一体化方面发挥了作用。
展望2020年,蓝皮书认为,大湾区仍将面临多重机遇和挑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大湾区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合作等方面迎来广阔空间,区域金融合作和开放将继续推进。“但是,COVID-19的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将给大湾区的经济走势带来不确定性。”黄建辉说。
蓝皮书预测,一方面,大湾区经济不会出现悬崖般的放缓,COVID-19流行病对大湾区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负面影响将为0.5-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作为外向型经济,大湾区的出口将在2020年逐步恢复,整体外贸进出口将主要回升。
因此,蓝皮书建议大湾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重点推进各城市的特色,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向“极限驱动”和“轴线支撑”的区域布局方向发展;疫情结束后,可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反周期调整,加快海、陆、空国际通道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探索金融互联互通和开放创新,共同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为支点,深化粤港澳经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引领新一轮对外开放。
广州应提高电杆驱动功能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质素与世界先进湾区的差距,主要源自三地『软对接』的缺点。海湾地区之间的比较应更加注重质量和资源配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董晓琳指出,极端驱动是区域发展和城市群建设的普遍规律。“作为中国第一个反映湾区范围的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坚持核心城市的地位,是《深化三地“软对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若干建议》年大湾区空间布局的首要考虑因素。”董晓琳认为,在大湾区四大核心引擎中,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门户枢纽城市,凭借其门户功能、综合交通枢纽、丰富的产业门类、国际贸易中心优势、人才培养和供给水平、文化包容性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为大湾区集聚国际资源、实现区域和国际辐射影响力营造了有利条件。
“从前瞻性的角度来看,广州可以继续加强对外沟通力、企业创新力和特色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标杆驱动功能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从经济、科技、教育和环境四大要素来看,可以预期广州将继续提升其在粤港澳大湾区主导发展中的核心枢纽作用。”董晓琳说。
广东省政府参事杨文表示,国际三大大湾区和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性和执行力的区域协调机构是确保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涉及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货币。城市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有必要在国家一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框架下建立一个工作层面的协调中心。协调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工作效率。”
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广州南沙粤港澳综合合作示范区,南沙自由贸易区具有与港、澳、珠三角城市全面深入合作的区位优势。同时,广州是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大湾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门户城市,因此将协调中心设在广州南沙保税区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