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贫困山区城镇的未来——贵州扶贫“群体教育”

2020-08-10 17:38 来源:新华社

贵阳,8月10日:支持贫困山区城镇的未来——贵州的“群体式”扶贫教育

记者罗飞

荣磊村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长寨镇的一个贫困村,位于马山腹地。再过几天,18岁的黄将收到他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这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布依族男孩,在榕雷村建立了档案并办了卡,他的目标是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他充满自信,成绩斐然。

在过去的三年里,长顺县的整体教育呈现出新的面貌,越来越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梦想上大学,越来越多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选择回国。“以群体为导向”的扶贫教育改变了贫困县儿童的命运,甚至决定了农村发展的未来。

他们为什么改变了

黄的同学梁鸿福住在贵州省20个极端贫困县之一的长顺县代化镇大朝村。走进他简陋昏暗的砖房,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但墙上挂着的证件特别显眼。当他上初中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很快他的母亲患上了精神疾病,这使得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所以他只能靠最低生活保障生活。

“我不想在最困难的时候放弃阅读。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的命运。”梁鸿福说,他考上高中后,免除了学费和住宿费,各种力量继续帮助他。他今年高考取得了好成绩。“如果你想走出大山去其他地方上大学,你可以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为家乡做贡献。”

他们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今年的高考成绩及格了一行。班主任杨晨认为,教育扶贫给这个贫困县唯一的一所高中带来了明显的变化。

常熟县民族高中的变迁源于近三年来贵阳市教育局组团帮助常熟县,并从省会向贫困县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贵阳六中、贵阳民族中学、贵阳实验三中携手帮助高敏长顺。贵阳市26所优质学校和长顺县25所学校组成“姐妹学校”,贵阳教育学院136名专家与长顺县42名骨干教师组成帮扶队伍,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帮助。

组织小组来帮助强者

一年前,来自长顺县贫困家庭的杨璐薇第一次离家去了100公里外的贵阳第三实验中学,在那里她开始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她不再在各县之间“择校”,而是成为了“长顺班”的一员。

“在省级示范高中贫困县设立特殊班,三年后返校参加高考,让贫困县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全省最好的教育资源。”贵阳第三实验中学校长石艳梅说,这样的探索不仅可以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还可以为贫困地区的未来发展播下希望。

长顺县在“小组本位”教育和扶贫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通过“智能教室”远程指导教学,县教师和省级名师同步上课“无缝对接”;贫困县的中小学设立了科技教室,大山的孩子们第一次获得了全国科技创新竞赛的奖杯;培养校园足球队不仅第一次赢得省中学生运动会,而且帮助许多孩子通过足球专业进入理想的大学。

“过去,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相对薄弱,那些在高中入学考试中成绩优秀或者在家学习条件好的孩子会去周边的县市或者贵阳参加高考

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连科介绍,通过东西合作、省内援助、联合办学、设立分校、教学班、师资培训、校长聘任、学科建设等方式。截至去年年底,贵州66个贫困县的2632所乡镇中心以上学校与东部合作援助城市或省内优质学校形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实现了全省农村中小学“小组式”扶贫教育的全覆盖。

“教育是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地区未来振兴和发展的核心动力。”长顺县委书记高晓云表示,脱贫已经巩固了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硬件,但教育的核心仍然薄弱,需要“爬梯子”来弥合差距。

桂阳市教育局局长金舟表示,通过“团体教育”扶贫,精确决策,扬长避短,可以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造血功能,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