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8月12日:康外画:故事画刻在墙的中心
记者尹瑶、达、朱
在斑驳的老房子里,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土炕上,使得墙上的画更加美丽。画家张三铁喜欢坐在炕上看这些画。他经常说:“这些墙上的画既是故事,也是风景,更是生活。”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土默特地区,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一盘土炕,土炕墙周围的土炕画是那个时代最流行的房屋装饰。人们的故事、自然风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精美的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人们精湛的绘画技巧,也凝聚了农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录了简单膳食中的点点滴滴。
"当时,图穆特地区的每个村庄都有画家在周围作画。"虽然已经过了这个时代,但张三铁在谈及康维绘画时,仍能谈很长时间。“过去,人们把被褥放在炕上,全家人在炕上干活吃饭。为了防止墙壁上的灰尘弄脏衣服和被褥,人们在墙壁周围画了一个70厘米高的栅栏。画家将人物或风景画在栅栏上,再涂上清漆,既保持了整洁,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1971年,张三铁拿起画笔和颜料,开始了他周游全国画康威的生活。“那一年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画一组画是一件大事。”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沟门镇北支头村的一所老房子里,张三铁的记忆被带回了70年代他触摸墙上康外画的那些岁月。
对墙面进行处理,刷上白色背景,画出侧路和“池”,在“池”中画出花、鸟、鱼、昆虫和山水人物,用明矾水和清漆“覆盖”,完成美丽的康外画。“说起来容易,但这里还有很多事情要注意。”张三铁笑着说,“最有名的辅路叫‘万’。其中的“池”是康外画的主要内容,而“池”又分为“主池”和“辅池”。我们通常在‘主池’画山水人物,在‘副池’画花鸟。”
在张三铁看来,康外绘画是一种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田园生活的艺术作品。
“画一组画通常需要4天左右。虽然现在日子不好过,但要把这些画保存50年绝对不成问题。”张三铁说,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的土房逐渐被砖瓦房和建筑所取代,康外绘画逐渐淡出市场,但其艺术魅力依然未变。
2008年,康威绘画被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列为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张三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该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2019年,为了国庆献礼,张三铁以《三国演义》为故事内容,画了一幅30米长的康惠画卷轴,将康惠画从康“搬”到纸上,开创了一条全新的传承之路。
“现在土制房屋和土坯睡床越来越少了,但周围的绘画艺术不能丢失。”张三铁说,他最近正在学习用手机在网上直播,一天前他试图在网上“移动”康威的画。“依托网络平台,围绕绘画来推广绘画,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理解它,这样艺术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