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个月,深圳进出口总额为1.6万亿元,率先实现正增长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对外贸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下,深圳对外贸易显示出超强的弹性。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深圳进出口总额为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国总量的9.4%,率先扭转和实现了内地五大外贸城市的正增长,对增强全国外贸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圳海关坚决贯彻“双统筹”部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扎实做好“六个马厩”和“六个保障”工作:开拓新市场、帮助新业态、畅通新渠道.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性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港口经营环境,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新市场稳住外贸基本盘
前7个月,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增长4.9%,尤其是对东盟的进出口,达到2483.8亿元,增长11.9%。东盟等新兴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深圳对外贸易的基础盘和稳定器。
十八大以来,深圳在东盟等新兴市场扩大贸易伙伴是深圳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随着“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等国家规划的东风,深圳外贸结构不断优化,步伐越来越平稳。柬埔寨大米、老挝啤酒、马来西亚燕窝、泰国乳胶等东盟特产不断从深圳港进入内地市场,深圳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也迅速打开了东盟市场。
为了帮助深圳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深圳海关从原产地证书入手,利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监管服务。今年8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深圳海关共签发了12.3万份“升级版”原产地证书,帮助企业享受东盟进口国约15.91亿元的关税减免。
此外,鉴于深圳机电产品出口优势,深圳海关选择47家重点机电产品企业作为AEO重点培育和帮扶对象,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控制脉搏、财务状况、守法情况和贸易安全,有针对性地加强服务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定期的企业数据分析和监控机制,解决企业进出口检验、产地证办理、保税原料内销等问题。让信用高的企业享受通关和纳税的便利。
新业态注入外贸新动能
今年以来,深圳海关尽一切努力缩短整体通关时间。前7个月,当关区进出口报关数量占全国总量的近15%时,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明显好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便捷通关为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形式也为深圳外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圳海关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新业态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深圳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集中、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巨大的优势
目前,在深圳海关的推动下,深圳跨境电子商务一般出口、保税出口、直购进口和保税电子商务进口四种模式全线开通,实现了全链发展。截至今年7月,深圳海关累计办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近3亿张,价值130亿元人民币。
新通道畅通外贸全路径
深圳海关积极探索物流多模式叠加监管模式,创新打造“海、陆、空、轨、邮”新型物流多式联运通道,强化链条、补充链条,全面解除物流“堵点”、“断裂点”。
8月18日下午,“海湾地区代码”中欧列车启动,从深圳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平台驶往德国杜伊斯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物流开辟了新的渠道。
中欧列车以其安全、经济、便捷的特点,为保障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顺利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大湾区外贸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物流发展,深圳海关积极支持中欧列车发展,按照“政府主导、设立平台企业、多种配套政策相结合”的模式,稳步推进中欧列车在深圳启动。
在物流供应链畅通方面,整合港口资源,推动港口群发展,推动大湾区港口群互联互通,打造“深港一体化运营”模式,实现盐田港东西港区物流的无缝对接;突出“海、陆、空”多式联运优势,在前海建设“国际海运中转集散中心”,加强区域与港口联动,实现全球货物集疏运、中转配送、进出口集疏运等一站式业务,推进“珠江水域城际港口”建设,多渠道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顺畅。
同时,支持深圳机场开通“客货”航线,缓解航空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将税收便利化、保税物流、技术和贸易服务等海关改革措施整合叠加,帮助供应链企业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