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去你鸡舍取个粪样,等实验结果出来后给你答复。”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的研究生黄晓拉夫站在鸡舍前告诉农民。
2019年2月,黄来到衢州县白寨科技学院,研究畜禽粪便和有机肥的资源化利用。这个暑假,黄和其他四名来自白宅科技学院的学生穿过农村地区的街道进入家庭,并“融入”周围三四个城镇的农民。
黄是白宅小科技研究所的第12代“掌门人”。
2009年,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三位老师带着两位研究生曹和雷友来到白寨村,从59个农民手中找到了163亩土地,展示了高产高效。为了方便他们的工作,曹和雷友在村里找了一个小院子住下来,而这个小院子里的科技就是从这里来的。当年,示范田的玉米产量比其他地块增加了16.8%,曹和雷友成为当地农民眼中的农业专家。
2010年,第二批农业大学研究生落户衢州县科技学院,继续打高产高效之战。他们驻扎在三个村庄,在那里完成他们的研究生学习和促进农业科技,他们的导师经常来村庄给予指导。然后,一个接一个,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每年都有一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落户”衢州。这既是他们的校园,也是他们的实验基地。
“一方面,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并更好地与当地生产相结合;另一方面,它在农村地区的第一线开展研究和服务,培养研究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感情,锻炼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中国农业大学衢州实验站副站长张红彦表示,小科技学院实现了研究生培养和服务地方农业发展的“双赢”,衢州已成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地。
今年4月份以来,廖、丛家辉、等9名研究生来到衢州,在千崖村、王庄村、相公庄村等6所小型科技学院落户。他们活跃在农村地区,在智能农业机械、特种育种和粮食高产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推广。
“我今年7月初来到前崖村,一直住在村里。我已经适应了农村的生活,觉得在这里学习和工作特别有意义。”刘是原亚科技学院的研究生,在一个城市长大。她说住在农村可以帮助她更好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接过兄弟姐妹手中的接力棒是一种荣誉和责任。
11年来,衢州已有200多名研究生完成学业,科技院校在衢州农村遍地开花。他们在农村地区开展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承包土地进行示范,在业余时间举办农村文化活动,志愿帮助村里的孩子,这在农民中很受欢迎。
“在过去的11年里,中国农业大学引进了9个新品种,引进了25项技术,集成了8个创新技术系统,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发表了两项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