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青藏高原“云派”

2020-09-01 15:40 来源:新华社

8月31日7点30分,57岁的藏族教师万默仁增骑着摩托车沿着盘山路来到邻村的莱塘学校。那天,是秋天开学的第一天。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来塘村位于青藏高原的群山之中。因为海拔近2800米,村里的学校被称为“云学校”。

“这条山路不容易走,将近10公里远,以前只能步行。”之后,身穿藏青色西装的任增站在学校门口,与记者交谈,等待七名学生的到来。

不仅走山路难,走扎根于山村的教育之路也难。1990年,万默仁增成为莱塘学校的一名私人教师。30年来,他也是全校唯一的老师。

八岁的马良拉着他祖父马乃比的朋友的手,第一个来到学校。"我儿子是任增老师的学生."马乃比友说,今天给老师生孙子的场景和几十年前一样。

“这个老师不简单,我们都很感激他。”马乃碧说,过去交通不便,山上气候寒冷,夏天还加了煤炉取暖。被派来的老师最多只能呆一个月。“任增老师来之前,前一个老师因为坚持不住就走了。学校停课几次,最长的一次停课近一年。”

“排队,我们得量量体温。”在教室外面,任增蹲在椅子旁边,用手持红外测温仪测量孩子们的体温,并一一记录下来。当他起床时,他有点挣扎。"这是我带来的第28个学生."他说。

“为了迎接开学,当学生们两天前报到时,家长们一起打扫教室和卫生。”说起与村民的关系,任增很是自豪。

30年前他第一次来学校时,他不会说当地的撒拉族语言,村民也听不懂他说的藏语。经过两年的努力学习,他可以用纯正的撒拉族语言和大家交流。

莫仁增教书后,每天都很早出门,很晚回家,经常住在学校。就这样,他坚持了30年,成为了村里200多名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2013年,莱塘村全村搬迁至吉士镇河北区。当时,85名村民中有11人仍住在原址,因为他们依赖当地资源生产和生活。村民越来越少,学生越来越少。今天,村子里只有七个学龄儿童。

上午8点30分,在700平方米的校园里,万默仁增和七个孩子举行了升旗仪式。他回到教室,用粉笔把黑板分成两半。他刚教完四个孩子的数学,还得教三个学龄前儿童如何读图。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任增的眼睛仍然离不开这七个孩子。“最小的只有3岁。有些孩子很淘气。我得时刻盯着他们,就像带着七个孙子一样。”他笑着说他将在三年后退休,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愿意继续工作。

中午放学后,任增把孩子们送到学校门口,不时向他们招手。“阳光普照天空,花儿对我微笑……”孩子们唱着他们早上刚学会的儿歌,他们清脆的歌声在村子里回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