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11月12日:辽宁省黟县:“三变”改革“变”为“强村富农新世界”
每年农历三、六、九是辽宁省锦州市黟县高台子镇桑土营子村最忙的时候。村内辽西活畜交易中心人头攒动,每个交易区有近千头牲畜可供远近客商采购。“感谢‘三改’改革,激活了村里的资金,发展了产业,村里看到了希望。”桑图营子村书记韩松林说。
为了解决农民增收渠道少、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从2018年8月起,易县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三改”,即资源变资产、资本变股份、农民变股东。
韩松林是村里一个能干的人。他做过煤炭生意,倒过牲口。因此,村民们一致同意让韩松林回家带头致富。“我刚接手的时候,村上不仅没有集体经济,还负债140多万。”韩松林说:“如果你想发财,你必须在村子里开始创业。”
韩松林看到了活牲畜市场。"易县具有区位优势,可以作为牲畜的中转中心."但是资金的问题让他很担心。“我联系了几个想投资的朋友,后来都换了。”
“‘资本转股份资本’是将各级财政的分散资金、村集体管理实体和农民自有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发展产业中。“高台子镇镇长边策说,辽西活畜交易中心的初期投资主要集中在县财政拨付的200万元产业振兴资金和23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上。同时成立了辽西活畜交易互助合作社,肉牛养殖和流通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2018年以来,黟县整合农村发展资金1.9亿元,村集体资金6656万元,农民自有资金7510万元,用于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
“‘我的地是我自己种的’,这是村民的普遍想法。很多村民不知道什么是股份,什么是股东。”邵虎营子镇蔡家屯村主任詹宝告诉记者,“农民成为股东”是指引导、促进和支持农民自愿将自己的土地、资产、资本和劳动力等个人资源投资到企业实体中,成为股权投资者并参与分红。
“对于遭受了十年九年旱灾的黟县来说,土地不出让,不实行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和种植,‘农民不变成股东’,就没有出路。”詹宝说。
为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入股,回家向村民解释政策:项目由县里评估,都是订单生产,转让的土地可以参与分红,还可以不出家门干活。最后村里成立了红星谷子种植合作社,35个村民投资14.06万元,土地351.5亩。
蔡家屯村的贫困户李素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年收入2万多元,其中土地分成分红5000多元,合作打工收入4000多元,家附近的花生基地收入1万多元。日子真的变好了。”
目前,易县已完成土地确权103万亩,土地出让55万亩,2.8万农民成为股东,占全县农民总数的30%。设立卡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了股东全覆盖。
“资源转资产”是指以股权为纽带,将土地、林地、荒山、水域等自然资源、集体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集体经营性资产投资于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并按合同取得红利。不止一个之后
“过去农村资源、资金、农民分散,制约了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易县的开拓性探索为锦州的“三改”改革奠定了基础。锦州的‘三改’改革起步不久,但我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坚定了改革的信心。”锦州市委书记王德佳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