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健康湾区:粤港澳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协调发展

2020-12-09 13:30 来源:新华社

深圳,12月9日:创建健康湾区:粤港澳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记者白宇

“以前医生都是挂号去科室排队请医生。去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做后续,经历了第一次等医生来找我,省去了很多奔波。该晒晒了(谢谢)。”黄女士,香港居民,最近体验了“一站式”医疗服务。黄女士看完医生,顺利开药后,竖起大拇指。

由于疫情原因,黄女士从7月份开始与亲戚在惠州生活。她患有糖尿病。虽然她已预约在香港公立医院复诊,但不方便回港就医。

近日,她与另外58名患者一起,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批“香港医院管理局广东省患者回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支援计划”的受益者,实现了赴港预约和深圳看病。

约有38,000名慢性病患者已预约香港医院管理局,但因新冠肺炎肺炎而滞留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这些在疫情期间需要医疗的香港居民提供服务。

「病人的预约纪录和医疗纪录首次在深港两地交换,而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医疗服务合作亦不断加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不仅为香港市民,也为所有大湾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希望该项目能成为深港医疗一体化的示范项目,为大湾区后续医疗一体化提供更好的参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疗副院长李咏梅说。

李咏梅认为,粤港澳医疗交流是相互的,通过优势互补,可以实现相互创造、共赢。粤港澳在医疗管理体制、培训机制、考核方式、医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流动已成为促进该地区医疗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随着大湾区跨境医疗合作的积极推进,越来越多的港澳医生通过获得内地医师资格和申请短期执业获得多区域执业资格。

根据深圳市卫生委员会的数据,香港96名医生,澳洲6名医生获得《医师执业证书》,长期在深圳执业。共有392名港澳医务人员在深圳注册短期执业。

与此同时,内地与港澳接轨的专门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2019年7月2日,“深港医学培训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依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借鉴香港经验,结合内地实际情况,培养人才,实现跨区域协同增效而成立。

目前,共有47名全科医生参加了住院全科教师培训,14名学员在香港医学院导师的指导下接受了培训。学生时代,李济世在内地医院工作4年后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她希望从平台中受益,并继续改进。

“在接诊患者时,我们会主动思考患者的需求和顾虑,权衡不同的治疗方案,与导师讨论,反馈给患者和家属,共同决策,然后密切跟踪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副作用,给予支持治疗,并对病例进行总结和反思。医生入院了,但病人得到了一个由资深咨询师带领的团队的帮助。”李济世说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建健康湾区,密切医疗卫生合作。粤港澳已达到010

一批医药合作项目迅速落地生根。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和香港大学口腔医学院建立了“粤港澳大湾区妇幼口腔健康精准防治研究与转化平台”,制定了《大湾区育龄妇女、孕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推荐指南》,为制定妇幼口腔健康的健康预防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测量数据。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合作。并联合开展了精密康复医学-产业结合技术研究,包括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和脑卒中量化评估系统。

“为了开展健康湾区建设,广东省正在积极建立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平台机制,与港澳共同打造湾区医疗健康高地。”广东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周子晓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