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保护华侨文化?江门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方案”

2020-12-14 14:41 来源:中国商务网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海外华人认同研究”,建立海外华人认同档案数据库,加大海外华人认同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12月10日举行的海外华人认同文化与海外华人精神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60名海外华人研究专家学者齐聚江门五邑大学,共商交流碰撞理念,启迪智慧,凝聚共识,共同做好新时期海外华人认同的保护、研究和价值提升工作。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海外华人认同”

世界华人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教授李明桓认为,海外华人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华侨如何自下而上书写历史,探索华侨精神?关键是把握三个关键词:“行业”、“白银”、“信任”。

“业”就是海外华人认可业,体现的精神是真诚。海外华人认可这一民间金融网络对当今国际金融体系有何意义,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值得深入探讨。“银”意为银信,所体现的精神是利益。华侨一批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互利精神。侨批汇款的数量、用途和来源都是侨批文化中应该深入研究的内容。“信”是一封信,体现的精神是情感。它是海外华人家庭在全国各地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李明桓建议,今后中国的华侨华人认证工作应更加有计划、有针对性,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认证研究,让中国人在学术舞台上有更好、更强的话语权。

梅州华侨华人认同博物馆馆长魏金华也建议将华侨华人认同文化提升为“华侨华人对学习的认同”。

魏金华表示,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华侨历史文化和华侨批次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凝聚了开展相关学术研究的力量。江门从事华侨文化研究的工作人员兢兢业业,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华侨故事。

“希望各地继续努力,推动华侨文化的发展,推动华侨文化上升为‘华侨认可’。”魏金华建议华侨文化研究所加大对华侨文化的研究力度,激活华侨文化。同时希望地方政府重视民间收藏,努力将华侨一批批记录在民间收藏者手中,供专家学者研究使用。

齐心协力做好华侨文化保护研究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指出,总结华侨华人奋斗史,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有着丰富的华侨资源和文化。目前,江门正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华侨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展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

张建议,江门应以碉楼文化为重要基础,形成挖掘海外华人文化的整体合力,更好地弘扬江门、广东乃至全国的海外华人精神。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华侨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大洪认为,践行“大侨务”理念,用“三支笔”运作,更能弘扬华侨文化和精神。“第一支笔”是经批准的华侨学术研究档案。

《战歌》提出“四步走”推进建设。首先建立一个基于图片格式的华侨批次文件数据库。华侨批量文件基本输入后,注入信息作为主要检索方式;第二步,实现难度——的全文检索。要开展华侨批档全文化,解决方言、错别字问题;第三步,实现华侨批处理文件的智能存储和存储,如处理华侨批处理文件中的人名、地名、事件等关键信息,实现计算机的自动存储和存储;第四步,加入区块链技术,有效保护海外华人数据的版权。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所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教授丁原也表示,标准化电子数据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华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非常重要。

丁原指出,华侨文化研究所的成立将极大地促进华侨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建议研究所做好相关数据的规划和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电子数据数据库,既能更好地保存数据,又能满足学术界的研究需求。“这是一项工程量很大的任务,但我们衷心希望研究所能把这项基础工作做好,用于学术研究,让国内外学术界都能利用,发挥研究所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