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4日电(记者孙子发)在古动物进化领域,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已经灭绝的圆柱形牙齿的啮齿动物起源于北美。然而,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小组最近在内蒙古发现了亚洲已知的最早的圆柱形啮齿动物的证据,并认为有可能在亚洲发现更原始的圆柱形啮齿动物。
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李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古脊椎动物杂志》、《古生物多样性与古环境》和《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发表了几篇内蒙古二连盆地柱状啮齿动物化石国际合作组的研究论文。
据研究人员李希说,有圆柱形牙齿的啮齿动物已经灭绝,它们是分布在亚洲和北美的半穴居或穴居啮齿动物。化石在北美最为丰富,发现于下始新世至上渐新世。过去,大量关于圆柱形牙齿的啮齿动物的研究集中在北美,而近年来在亚洲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因此北美一直被认为是这些动物的起源和主要栖息地。
自2005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庆带领的国际合作团队,连续十多年对内蒙古二连盆地进行了岩石、生物、同位素、磁性地层学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经过几年的积累,二连盆地发现了多种不同年龄的圆柱形啮齿动物化石材料。
其中,在乌拉苏西部发现的圆柱形齿戈壁鼠是亚洲已知的最原始的圆柱形齿鼠,通过形态学和系统发生学研究,位于圆柱形齿鼠的基部。戈壁圆柱齿鼠的发现不仅为亚洲圆柱齿鼠的早期进化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也为圆柱齿鼠的起源提出了新的思考。
国际合作小组还在额尔德尼、伊和苏布遗址敖包剖面始新世中晚期地层中发现了柱状啮齿动物,如戈壁柱状啮齿动物、前阿尔丁啮齿动物、假柱状啮齿动物和阿尔丁啮齿动物。始新世晚期发现的假圆柱形啮齿动物是中国首次发现的,也是亚洲已知的最原始的假圆柱形啮齿动物。
研究小组认为,在内蒙古二连盆地不同层位发现不同类型的啮齿动物,不仅表明啮齿动物在亚洲可能具有相对连续的进化序列,也为北美和亚洲之间的迁移和交流提供了新的证据。
“可以肯定的是,圆柱形啮齿动物的起源和扩散比以前了解的要复杂得多。在亚洲发现越来越多的圆柱形啮齿动物化石,对解决其起源和不同大陆之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李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