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地均有震感。
“地震切变波将在33秒后到达,天津地震轻微。请合理规避风险。”天津的一些居民说他们是从电视台来的,并提前3秒钟向社区广播协议发布信息,但缺点是他们不能倒计时。
据了解,2014年,中国已建成覆盖31个省市的大陆地震预警网络,覆盖220万平方公里土地,覆盖地震预警一线地区(即地震密集区)约6.6亿人口。
王伟说:“中国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没有预警能力。”如果按照目前的水平估算,可以提前7秒向汶川县发出预警,分别向成都和北川发出18秒和31秒的预警,这样地震将大大减少。损失。”
不同用户不同需求
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速度较快但破坏较弱的纵波(6.0公里/秒),另一种是速度较慢但破坏较大的横波(3.5公里/秒)。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而电磁波(300,000公里/秒)传播速度比地震波快得多,导致“时间差”从几秒到几十秒不等。这意味着平均地震预警时间为6.2秒,预警盲区半径为21公里。在四川省的一些地区,它可以达到4.5秒,半径为15公里。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预警时延,缩小预警盲区,是地震预警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王伟认为,一方面,要依靠信息技术的优化,不断完善从传感器到监测站和预警网络的信息。
公众期望像天气预报一样提前知道地震信息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王耀曾提出“地下云图”的概念,即实时监测地下应力和能量的变化,勾画出这一动态演化过程。目前,减灾研究所正在四川和云南建设一个地下传感器网络,包括2000多个传感器,预计今年完成。
除预警预报外,“合理规划、科学防震”也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
“地震区划图以一般建筑物50年至70年的寿命为周期,以50年为周期,给出了mainland China各地区地震动参数的预测,即某个地方在未来50年内的概率有多大。”王宝山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建筑规划期间,应尽可能避开高风险区域。如果真的不可避免,有必要提前计划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和隔离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