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问天一!诺贝尔奖获得者关注中国的“田文第一”

2020-07-24 10:1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7月23日,中国的火星探测器“田文一号”发射升空,中国计划在第一次发射中完成“盘旋”、“降落”和“巡逻”三项任务。在央视新闻网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联合推出的央视新闻开班《和诺奖科学家谈深空探测》节目中,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国际宇宙航行联合会(IAF)理事表达了对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关注。

这三项任务的整合是一次重要的尝试

主持人: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一次完成环绕、着陆和巡逻三大任务。第一次飞行有多难?

国际宇宙航行联合会(宇航联合会)主任费希特宁格尔(Fichteninger):首先,这是非常雄心勃勃的,它也创造了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把这三项任务结合起来,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第一次。我们的中国朋友总是雄心勃勃,希望创造一个记录,这可以从以前的探月任务中看出。

国际宇宙航行联合会(宇航联合会)主任费希特宁格尔:今天探索火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了解火星,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地球,希望了解地球正在经历的变化,包括气候变暖,因为气候变暖可能发生在火星上。我们希望更多地了解火星的历史,以便更好地分析地球的未来方向,因为火星很有可能是地球的未来。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谢尔登格拉肖:我们知道中国的“田文一号”任务需要实现三个一,即绕火星一周,在火星表面安全软着陆,然后释放火星探测器。火星车希望实现五个目标,包括绘制火星表面特征图、研究相关的火星形态、天气和气候,以及寻找火星表面的一些冰和其他成分。

米歇尔马约尔,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我深深钦佩中国复杂的火星探测任务。首先,这在技术上很困难。如果人类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模拟并展示了“田文一号”火星任务

在访谈节目中,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戈尔吉斯穆特三世分享了漫游者模型,该模型生动地展示了田文一号在火星表面的工作。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戈尔格斯穆特三世说:“田文1号”非常具有挑战性。我有一个视频,它模拟了火星的任务,火星的情况,以及田文一号从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发射的激动人心的时刻。田文一号也有火星地质探测的任务,这是非常有意义和令人兴奋的。我希望它能在几个月内进入火星大气层并安全着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谈到了这次任务的亮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主持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经开始。这项任务的亮点、难点和创新点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这次任务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环绕、着陆和巡逻三个步骤,这在工程上是非常困难的。从发射到着陆,整个过程中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当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并即将着陆时,这个过程将会经历7分钟的恐怖。从开伞到刹车,整个过程有1000多个步骤,每一步都必须非常精确,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失败。这个过程由探测器本身的自动程序完成,这在技术上是困难的。

从科学上讲,这次任务的探测器将研究火星土壤的成分,以研究表面的物质成分。我们还需要探测水和冰的分布,然后我们需要研究它的整个空间环境。同时,我们也有轨道探测器来帮助我们了解火星的整体情况,这可以说是一个陆地和空中的合作行动。我相信这项任务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科学上的惊喜。